- 刘宏斌;李龙梅;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文化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文化同质化和过度商业化现象、数智赋能和人文关怀失衡、文化资源利用和传承困境成为其“拦路虎”。因而,必须探讨这些困境的成因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引,进而实现文化新质生产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向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
2025年02期 v.34;No.161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 刘皆成;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属性是该技术与用户之间人机互动的结果。立足唐·伊德的人与技术关系模型,从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用户构成的人机关系维度审视该技术的意识形态属性,发现该技术在具身关系中,通过塑造用户的时空感知能力,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功能;在诠释关系中,通过干预世界向用户所呈现的样态,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功能;在他者关系中,通过主导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在背景关系中,通过向用户生活世界的全域渗透,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对此,需要以党的全面领导统领人机关系发展方向、以制度规制清朗人机关系生态环境、以技术革新优化人机关系交互模式、以主流价值培育人机关系主体素养,从而在消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意识形态安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充分挖掘该技术对国家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推动作用。
2025年02期 v.34;No.161 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 马曼蕊;
系统论视域下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深刻、外延丰富,需着重从文化使命论、文化道路论、文化领导论、文化主体论、文化方法论五个方面把握其核心要义。在系统论视角下,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出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四个方面的理论特质。在系统论视域下,要不断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传播和贯彻落实,必须进一步从强化目标牵引性、推动过程贯通性、增强要素耦合性、提升成效聚合性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系统论视域下,要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特质以及实践理路的准确把握和深入探讨,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和领悟,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2期 v.34;No.161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 陈思思;
数字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数字化领域的最新成果,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了新活力。从价值意蕴来看,数字生态文明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有利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抓共进、有助于民主治理过程的凝魂聚力、有益于自然与人类价值同频共振。但同时,作为生态治理的新构成,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亦存在人类主体性地位“失语”、生态治理安全风险、数字人才支撑薄弱等问题。基于此,亟待通过锚定技术之“尺”,凸显数字技术人本价值;完善监管之“序”,强化数字技术制度约束;夯实人才之“基”,释放数字技术赋能效用等实践路径,构建数字生态文明的正义框架,确保数字技术的向善运用,切实发挥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智慧效能。
2025年02期 v.34;No.161 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 梁雨;尹保红;
数字文明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土壤中孕育的数字资本主义,尽管推动了数字生产力的发展,却难以摆脱其固有的矛盾,陷入数字劳动出现异化现象、数字生活遭受控制,数字文明面临重重危机。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清晰地认识数字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发挥的作用,对于探索并构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文明新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现实情况,通过采取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数字治理效能,共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等措施探寻中国式数字文明发展路径,能够为全球各国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实践范例。
2025年02期 v.34;No.161 11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孙宗岭;马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面临的三大“事业挑战”。毛泽东同志对人机关系问题的思考深刻蕴藏于努力应对三大“事业挑战”的历史场景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人机关系思想,即机器应用与人民幸福内在交融的微观人机关系、机器应用与社会发展内在交汇的中观人机关系、机器应用与国家富强内在交织的宏观人机关系。毛泽东人机关系思想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更有着价值非凡的实践逻辑,鉴于“事业挑战”的跨时代相似性,毛泽东人机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可以定位于:近期价值赋能中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中期价值赋能中国适应与引领新工业革命、远期价值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顺利实现。
2025年02期 v.34;No.161 12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本期数据